古戍连山火,新城殷地笳。九州犹虎豹大赢家,四海未桑麻。——刘基
龙脉,这一概念深深植根于中国的玄学传统之中。关于龙脉是否真的能对国家产生影响,至今没有确凿证据。然而,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极其重视龙脉的存在,认为保护自己的龙脉并切断他人的龙脉,对于巩固江山是至关重要的。据说,为了防止他人夺取江山,山西太原的汾河便是人为开凿的,目的就是要截断龙脉,不给他人任何篡位的机会。
许多帝王一旦登基,便会命令斩断敌人的龙脉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便做过此事,且这项任务被交给了精通玄学的刘伯温。刘伯温果然不负重托,几乎把天下的龙脉都斩断了,唯独有一条龙脉,竟让他心生惧意,令他感到无法掌控的恐惧。
朱元璋的崛起可以说是一场传奇。他的成功似乎充满了偶然与不可复制的因素。作为一个几乎不识字的底层“放牛娃”,朱元璋的背景显得极其普通。青年时期的他也一直在与贫困和饥饿作斗争,然而,正是这个普通人,却凭借着坚韧与智慧,最终战胜了元朝、陈友谅以及张士诚,建立了强大的明朝。
展开剩余80%朱元璋深知自己的出身,对于自己登基后的江山格外忧虑。他害怕自己的辛苦打下的江山无法传承,尤其是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,朱元璋的这种忧虑愈发加剧。为此,他做出了大规模屠戮开国功臣的决定。然而,即使解决了这些问题,他依然心有不安。作为一位曾经的“篡位者”,朱元璋十分清楚民间的力量是多么强大,如果真有某位具备国运的人崭露头角,自己建立的明朝便岌岌可危。为了彻底断除这种威胁,朱元璋决定委托刘伯温,斩断天下龙脉,彻底断绝那些反叛势力的念头。
在接到命令后,刘伯温没有一丝犹豫,立刻动身开始实施这一计划。因为这是皇帝的命令,资金和人力都由朝廷提供,刘伯温完全不必顾虑什么。他的任务之一便是破坏无锡山脉,而这项工作显然是艰巨的。在没有炸药的古代,山脉的开凿完全依赖人工,这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,还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与怨声载道。
然而,朱元璋依旧坚持自己的决定,渐渐地,这项工程在朝廷内部激化了矛盾,产生了类似于秦朝修长城时的困境。难道明朝会步秦朝的后尘,走向衰亡吗?
此时大赢家,最为焦虑的无疑是刘伯温。作为整个行动的负责人,如果出现任何问题,他第一个要承担责任。若工匠们叛变,他们必定会将刘伯温当做替罪羊,即使他侥幸逃脱,未能完成任务,朱元璋也会追究他的责任,这让刘伯温内心矛盾重重。他深知自己无法单独停止这项工程,只能找寻一个无法反驳的理由来终止。
在斩断了多个龙脉后,刘伯温带领队伍来到了此次行动的最重要一站——长白山。长白山是中原地区的主要龙脉之一,规模宏大,气势磅礴,给人一种无可匹敌的压迫感。当刘伯温一行人抵达山脚时,他突然告诉众人,这将是他们的最后一站,大家听到这一消息时都显得兴奋不已。但在欢喜之后,接下来发生的种种怪异现象令所有人都不寒而栗。
由于长白山地势较高,四季积雪常年覆盖,寒气逼人。尽管刘伯温等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但面对刺骨的寒风,大家依然难以忍受。就在他们即将动手时,奇异的天象突如其来。乌云遮蔽了阳光,风雪骤然加剧,阵阵寒风似乎带来了万军之声。刘伯温毫不犹豫地下令撤退。当队伍撤回山脚时,周围的景象骤然恢复了平静,仿佛刚才的暴风雪从未发生过。
此时,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与犹豫之中,是否继续上山,还是就此离开?刘伯温在短暂的犹豫后做出了决定,选择撤退并隐瞒此事。若朱元璋问起,刘伯温将称任务已经完成,所有龙脉已经斩断。众人对刘伯温的决定感到十分震惊,因为大家明白,若这件事泄露出去,朱元璋必定会大肆追究,甚至将他们一网打尽。刘伯温只简短地说道:“保命要紧。”听到他这样说,队伍没有再做纠结,迅速撤回京城,斩断龙脉的任务宣告结束。
而历史的发展则如我们所知,未被斩断的龙脉最终孕育出了努尔哈赤,明朝也因此走向了衰亡。仔细推敲,或许“龙脉”真的具有某种象征意义,代表着国家的气运。那么,明朝的灭亡,是否真的是因为未斩断的龙脉?
关于龙脉,历史学者始终争论不休。每一条龙脉似乎都能孕育出一个强大的家族或国家。然而,抛开龙脉的因素,历史的进程似乎并不因此受到根本影响。明朝的灭亡,更多地与其自身的腐败与衰退有关,而非仅仅与龙脉相关。清朝能够战胜明朝,除了自身的强盛,还因为明朝已经步入了衰败的轨道,民生疾苦,政权腐化。若没有这些内忧,单靠外力,像吴三桂这样的人物可能就能将清朝的进攻挡在山海关之外。
关于龙脉的说法,其实并不严谨。满洲的崛起并非依靠龙脉,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淀和多方联合,才形成了清朝的强大。正如秦国经历了六代君主的努力才最终完成统一,一个国家的兴衰,最终还是要从自身的治理与发展中找出原因。
小说《鹿鼎记》中,各方势力纷纷寻找清朝的龙脉,意图反清复明大赢家,但无一成功。甚至到了近代,一名军阀便可以直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,那个时候龙脉的神秘力量已经无能为力。或许,刘伯温早就看到了这一点。他深知,即使将天下的龙脉斩断,也无法保证明朝能永续传承。斩断龙脉,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股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